|
“甘南好人”职教中心学校薄有锋“踏踏实实做事,本本分分做人”是薄有锋人生的座右铭。 20年的冬去春来,当年的小伙成为大叔, 20年来,他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用青春和汗水谱写了一曲优美的好人之歌。 近些年来,薄有锋任甘南职教中心学校培训处主任,承担着全县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全部任务。他深知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和挑战性,但是,在甘南县职教中心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身为农民的儿子的他身先士卒,攻克了一项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瓶颈性”难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被农民朋友们亲切的称为“有事找老薄”。 扎根基层 充分调研 寻找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兴奋点。薄有锋出身于农村家庭,他深知农民生活的辛苦,了解农民心理和需求,所以他从小就立志要当一名教师,为农民服务,后来他真的如愿了。“人要有理想追求,更要有正气”这是他常说的话。他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力求高质量高水平,为了把每一件事做好起五更睡半夜,甚至通霄达旦。 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想找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出发点和兴奋点,就必须深入甘南县10个乡镇95个行政村开展调研活动。万事开头难。起初,薄有锋与甘南职教中心领导每天都是早上深入到各个乡镇的田间地头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催芽车间、养殖场为了他工作的办公地点。有的时候,农民朋友不理解,他就耐心的与农民交流,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政策化成朴实的语言,让农民朋友们明白。经过为期两个月调研,他跑遍了甘南县的每个村屯,养殖场、田间地头、催芽车间、村支部都能看到他与农民交谈的场景。在调研工作中,薄有锋始终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中心工作,为领导班子完善工作思路和强化工作措施想点子、出主意、谋方略。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完成调查问卷3万3千余份,完成调研报告村级96份、乡镇级10份以及县级综合调研报告1份。在调研的基础上,他认为,新型职业农民具有异质性、差异化和个性化的特点。这也为他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 潜心专研 热情服务 促进“三位一体”田间课堂落地生根。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适合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什么教学内容能吸引职业农民?面对这些难题,他多方收集材料,借鉴国内其他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做的比较好的模式,经过研究探索出了由“甘南县职教中心学校+黑龙江省农科院齐齐哈尔分院+农户”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该模式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解决了农民看不懂、学不会、记不牢的实际问题。在三位一体实施过程中老师手把手教学员如何配饲料,如何防病治病。完全以农民的时间来进行授课,按季节安排课程,不占用农民学员的农忙时间,受到了广大学员的好评。万事开头难,农民的认识需要过程,他就走进农民的家里,坐在炕头上谈心宣传三位一体田间课堂,农民学员很感动,集中上课没时间的时候,他多方调动师资选派教师到家里进行授课,到田间地头、养殖基地指导,逐渐的由他探索出的模式被接受了。目前,在他的组织下,宝山乡耕耘信息服务部、三位一体水稻和玉米示范基地已经投入生产。 知识“微”课堂 农闲变农忙。由于新型职业农民具有个性化和分散化的学情特点,如何解决农民在村头、地头以及炕头上就能在线学习,摆在了他和同事面前的一道难题。当今“互联网+”的模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爱发现问题的他,在心里面想,如果能让农民在甘南职教中心APP平台上在线学习,聘请专家进行在线录课,然后将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录制成微视频,让农民点击,这岂不是能解决农民个性化和分散化的问题。敢想敢干是他一直以来的工作作风,就在去年他向领导讲了自己关于开发手机APP平台的一些想法,得到了校领导的支持与认可。2015年12月,甘南职教中心率先给具有注册学籍、种养殖大户配发了240部手机,利用手机终端平台,按照生产流程的具体问题录成微课上传到手机服务平台上供学员点播。在“互联网+”背景下对养殖大户、种植大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在评价上采用线上评价为主,要求学员在一定时间内点击学习,并对考试题进行网上测验,考核通过的赠送4G流量。目前,这个平台已经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学习重要窗口,同时,也是新型职业农民与专家在线交流的平台。 如今,在他和甘南职教中心同事的努力下,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课程已经在山东寿光、河南安阳、福建泉州、云南昆明以及教育部学科发展规划中心平台展示,有效提升了甘南职教中心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品牌效应。在农民朋友的心中,他是一位能把农民的需求当成头等大事的好人。 一个人做好事情容易,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事。不服输的薄有锋在职业农民培养的道路上还在探索,在全县农民的心中他是个真正的大好人。 |